不死草是什么意思
-
1. 傳說中能使死者復(fù)活的仙草。
? 《海內(nèi)十洲記?祖洲》: “ 祖洲 , 在 東海 , 上有不死之草…… 秦始皇 時, 大苑中多枉死者, 有鳥銜此草以覆人面, 于是起活。
? 始皇 遣使者以問北郭 鬼谷先生 , 云: ‘此 祖洲 不死草也。 ’”
2. 麥門冬的別名。 見 明 李時珍 《本草綱目?草部?麥門冬》。
- 不 bù ㄅㄨˋ1)副詞。2)用在動詞、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...
- 死 sǐ ㄙˇ1)喪失生命,與“生”、“活”相對:~亡?!??!獭!?。...
- 草 cǎo ㄘㄠˇ1)對高等植物中除了樹木、莊稼、蔬菜以外的莖干柔軟的植物...
- 枯骨死草 指龜甲、蓍草。 對占卜用具的輕蔑說法。 ? 漢 王充 《論衡?卜筮》: “ 周武王 伐 紂 , 卜筮之, 逆。 占曰: ‘大兇。 ’ 太公 推蓍蹈龜而曰: ‘枯骨死草, 何知而兇!’”亦作“ 枯草死骨 ”。 ? 宋 歐陽修 《怪竹辯》: “竹, 果無知乎?則無知莫如枯草死骨所謂蓍龜者是也。 自古以來, 大圣大智之人有所不知者, 必問于蓍龜而取決。 是則枯草死骨之有知, 反過于圣智之人所知遠矣?!?
- 不死鄉(xiāng) 1. 傳說中的不死之國。 ? 《呂氏春秋?求人》: “﹝ 禹 ﹞南至 交趾 ……羽人裸民之處, 不死之鄉(xiāng)?!? ? 高誘 注: “鄉(xiāng), 亦國也?!? 2. 指仙境。 ? 唐 祝元膺 《寄道友》詩: “兩頷凝清露, 玉爐焚天香。 為我延歲華, 得入不死鄉(xiāng)?!? ? 唐 張祜 《游天臺山》詩: “但造不死鄉(xiāng), 前勞何足數(shù)。”
- 不死國 傳說中長壽人所居的國家。 ? 《后漢書?東夷傳序》: “﹝ 東夷 ﹞天性柔順, 易以道御, 至有 君子 、 不死 之國焉?!? ? 李賢 注引《山海經(jīng)》曰: “不死人在 交脛 東, 其為人黑色, 壽不死?!?
- 不死庭 指仙境。 ? 唐 白居易 《夢仙詩》: “帝言汝仙才, 努力勿自輕;卻后十五年, 期汝不死庭?!?
- 不死方 傳說中一種能使人長生不死的藥方。 ? 唐 李白 《贈別舍人弟臺卿之江南》詩: “客遇 王子喬 , 口傳不死方?!?
- 不死樹 神話傳說中的一種樹, 人食之可得長生。 ? 《山海經(jīng)?大荒南經(jīng)》“有不死之國, 阿 姓, 甘木是食” 晉 郭璞 注: “甘木即不死樹, 食之不老。” ? 《淮南子?墬形訓(xùn)》: “﹝ 昆侖虛 ﹞上有木禾, 其修五尋。 珠樹、玉樹、旋樹、不死樹, 在其西。” ? 晉 張華 《博物志》卷八: “ 員邱山 上有不死樹, 食之乃壽?!?
- 不死牛 舊時 藏 族地區(qū)的一種高利貸形式, 以牛為本貸放給農(nóng)奴, 牛死后仍須付利, 故稱“不死?!薄? ? 《新華半月刊》1959.13: “在高利貸中有一種叫‘不死?!模?就是世世代代還不清的債, 被強迫貸放了這種牛的農(nóng)奴, 每年要交納一定數(shù)量的酥油, 牛死后酥油照交?!?
- 不死藥 傳說中一種能使人長生不死的藥。 ? 《韓非子?說林上》: “且客獻不死之藥, 臣食之而王殺臣, 是死藥也, 是客欺王也?!? ? 《史記?封禪書》: “蓋嘗有至者, 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?!? ? 唐 李白 《古風(fēng)》詩之三: “刑徒七十萬, 起土 驪山 隈。 尚采不死藥, 茫然使心哀?!?
- 不死面 茯苓的別名。 見 明 李時珍 《本草綱目?木四?茯苓》。
- 不死不活 bù sǐ bù huó 【解釋】形容沒有生氣或處境尷尬。【出處】《朱子語類》卷四八:“箕子雖不死,然便死卻又到了,唯是被囚不死不活,這地位如何處,直是難?!薄臼纠磕阗I東西忙什么呢?先來給我送個信兒多好,叫人家盼望的~的干么呢?(《老殘游記續(xù)集》第三回)【拼音碼】bsbh【用法】聯(lián)合式;作謂語、定語;形容沒有生氣
- 不死不生 謂超脫生死的境界。 ? 《莊子?大宗師》: “無古今, 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?!? ? 郭象 注: “夫系生故有死, 惡死故有生。 是以無系無惡, 然后能無死無生?!?
- 老而不死 見“ 老而不死是為賊 ”。
- 賊心不死 zéixīn-bùsǐ[refuse to give up one's evil designs ] 比喻壞主意還沒有打消
- 長生不死 cháng shēng bū sǐ 【解釋】生命長存,永不死亡?!境鎏帯繒x·葛洪《抱樸子·辨問》:“長生不死,以此責(zé)圣人,何其多乎?”【拼音碼】csbs
- 不到烏江心不死 不到 黃河 心不死。 ? 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十五: “你不到 烏江 心不死, 今已到 烏江 , 這心原也該死了?!?
- 不到黃河心不死 bù dào huáng hé xīn bù sǐ 【解釋】比喻不達目的不罷休。也比喻不到實在無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。【示例】這種人~?,F(xiàn)在我們橫豎總不落好,索性給他一個一不做二不休。(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第十七回)【拼音碼】bdhs【用法】復(fù)句式;作分句;表示不達目的不罷休【英文】do not stop until one reaches one 's goal
- 大難不死, 必有后祿 亦作“大難不死, 必有后福”。 經(jīng)過大災(zāi)難而不死, 日后一定享福。 ? 《古今小說?臨安里錢婆留發(fā)跡》: “大難不死, 必有后祿。 今日說 錢公 滿意要溺死孩兒, 又被 王婆 留住, 豈非天意?” ? 《說岳全傳》第二回: “他懷中抱著個孩子, 漂流不死。 古人云: ‘大難不死, 必有后祿。 ’” 袁靜 《淮上人家》: “‘大難不死, 必有后福’, 命里不該死啦!”
- 大難不死, 必有后福 見“ 大難不死, 必有后祿 ”。
- 慶父不死, 魯難未已 慶父 , 春秋 魯莊公 弟。 ? 莊公 去世, 子般 即位。 ? 慶父 使圉人殺 子般 立 閔公 , 后又殺 閔公 而奔 莒 。 時 齊 大夫 仲孫湫 吊 魯 回來, 對人說: “不去 慶父 , 魯 難未已?!笔乱姟蹲髠?閔公元年》、《史記?魯周公世家》。 后常以 慶父 喻禍根, 以“ 慶父 不死, 魯 難未已”喻禍根不除, 不得安寧。 ? 《晉書?孝友傳?李密》: “出為 溫 令, 而憎疾從事, 嘗與人書曰: ‘ 慶父 不死, 魯 難未已。 ’”
- 老而不死是為賊 《論語?憲問》: “ 原壤 夷俟。 子曰: ‘幼而不孫弟, 長而無述焉, 老而不死是為賊!’以杖叩其脛。”后以為指斥老而無德者之辭。 ? 宋 文天祥 《集杜詩?淮西帥序》: “知國亡, 乃以 淮 西全境獻北為己功焉。 于是 貴 年八十馀矣, ‘老而不死是為賊’, 其 貴 之謂歟!” 元 馬致遠 《薦福碑》第四摺: “你道你父親年老更殘疾, 他也不是個好的, 常言道: 老而不死是為賊。”亦省作“ 老而不死 ”。 ? 清 李漁 《閑情偶寄?詞曲上?結(jié)構(gòu)》: “使其間稍伏機心, 略藏匕首, 造物且誅之奪之不暇, 肯容自作孽者老而不死, 猶得徉狂自肆于筆墨之林哉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