幡竿是什么意思
- 系幡的桿。
? 《宋書?武帝紀(jì)上》: “大軍至左里, 將戰(zhàn), 公所執(zhí)麾竿折, 折幡沈水, 眾并怪懼。 公歡笑曰: 往年 覆舟 之戰(zhàn), 幡竿亦折, 今者復(fù)然, 賊必破矣?!?
? 唐 蕭至忠 《三會(huì)寺應(yīng)制》詩(shī): “網(wǎng)戶飛花綴, 幡竿度鳥回?!?
? 宋 孟元老 《東京夢(mèng)華錄?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神保觀神生日》: “殿前兩幡竿, 高數(shù)十丈, 左則京城所, 右則修內(nèi)司, 搭材分占, 上竿呈藝解?!?
- 幡 fān ㄈㄢˉ1)用竹竿等挑起來直著掛的長(zhǎng)條形旗子。2)〔~然〕同“翻...
- 竿 gān ㄍㄢˉ1)竹子的主干:竹~。立~見影。揭~而起。2)特指“釣魚...
- 幡纚 亦作“幡灑”。 飛揚(yáng)貌。 ? 《史記?司馬相如列傳》: “垂條扶于, 落英幡纚。” ? 司馬貞 索隱引 張晏 曰: “幡纚, 飛揚(yáng)貌?!? ? 《鏡花緣》第八八回: “夫落英幡灑, 則沈墨之非固也;嘉卉灌叢, 則苴橐之所賦也。”
- 幡眊 見“ 幡旄 ”。
- 幡紙 古代裁剪成一定規(guī)格, 用來寫字的絹帛。 ? 《太平御覽》卷六○五引 晉 王隱 《晉書》: “ 魏 太和 六年, 博士 張揖 上《古今字詁》, 其巾部云: ‘紙, 今紙也, 其字從巾。 古以縑帛, 依書長(zhǎng)短隨事截絹, 枚數(shù)重沓, 即名幡紙, 字從系。 ’” 宋 董逌 《廣川書跋》卷十: “古人治紙, 要自有法, 故以縑帛依舊書長(zhǎng)短, 隨事截之, 則為幡紙……自 漢 魏 遺字多用幡紙, 晉 宋 多用麻紙, 而 隋 唐 多用經(jīng)紙?!? ? 余嘉錫 《書冊(cè)制度補(bǔ)考?糊縫》: “又考 竇泉 《述書賦》自注云: ‘ 皇象 寫《春秋?哀公上》第二十九卷, 其紙每一大幅有一縫線聯(lián)合之。 ’蓋 皇象 所用必是幡紙, 故可用線縫聯(lián), 此昔人所未知也?!?
- 幡蓋 幡幢華蓋之類。 ? 《南齊書?高帝紀(jì)上》: “至是又上表禁民間華偽雜物: 不得以金銀為箔……不得用紅色為幡蓋衣服?!? ? 唐 岑參 《登千福寺楚金禪師法華院多寶塔》詩(shī): “焚香如云屯, 幡蓋珊珊垂?!? ? 明 徐弘祖《徐霞客游記?黔游日記一》: “其西有 桃源洞 , 相去五里, 須秉炬深入, 中多幡蓋纓絡(luò)之物?!眳⒁姟?旛蓋 ”。
- 幡織 見“ 幡幟 ”。
- 幡然改途 幡然改途 拼音: fān rán gǎi tú 簡(jiǎn)拼: frgt 近義詞: 反義詞: 用法: 解釋: 幡:通“翻”;幡然:很快而徹底;途:途徑。指迅速地完全改變?cè)瓉淼牡缆贰? 出處: 例子: 謁后語(yǔ): 謎語(yǔ):
- 幡緝 《詩(shī)?小雅?巷伯》: “緝緝翩翩, 謀欲譖人?!?nbsp; ? 毛 傳: “緝緝, 口舌聲。 翩翩, 往來貌。”又: “捷捷幡幡, 欲謀譖言。” ? 毛 傳: “捷捷, 猶緝緝也。 幡幡, 猶翩翩也?!币蛞浴搬儭毙稳萃鶃磬边蟛恍?。 ? 清 杜岕 《小鳥》詩(shī): “小鳥何幡緝, 飛來不擇音。”
- 幡然悔悟 幡然悔悟 拼音: fān rán huǐ wù 簡(jiǎn)拼: frhw 近義詞: 反義詞: 用法: 解釋: 思想轉(zhuǎn)變很快,徹底悔悟 出處: 例子: 他苦口婆心地勸解終使他~,及時(shí)回頭。 謁后語(yǔ): 謎語(yǔ):
- 幡勝 即彩勝。 用金銀箔羅彩制成, 為歡慶春日來臨, 用作裝飾或饋贈(zèng)之物。 ? 宋 高承 《事物紀(jì)原?歲時(shí)風(fēng)俗?春幡》: “《后漢書》曰: 立春皆青幡幘。 今世或剪彩錯(cuò)緝?yōu)獒伲?雖朝廷之制, 亦鏤金銀或繒絹為之, 戴于首。 亦因此相承設(shè)之。 或于歲旦刻青繒為小幡樣, 重累凡十馀, 相連綴以簪之。 此亦 漢 之遺事也。 俗間因又曰‘年幡’, 此亦其誤也?!? ? 宋 蘇軾 《次韻曾仲錫元日見寄》: “蕭索東風(fēng)兩鬢華, 年年幡勝翦宮花?!? ? 《宋史?真宗紀(jì)二》: “詔宮苑、皇親、臣庶第宅。 飾以五彩, 及用羅制幡勝、繒帛為假花者, 并禁之。” ? 宋 孟元老 《東京夢(mèng)華錄?立春》: “春日, 宰執(zhí)親王百官, 皆賜金銀幡勝, 入賀訖, 戴歸私第。”
- 幡然 fānrán同‘翻然 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