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花三弄是什么意思
- 古曲名。 據(jù) 明 朱權(quán) 《神奇秘譜》稱, 此曲系由 晉 桓伊 所作的笛曲改編而成。 內(nèi)容寫傲霜斗雪的梅花, 全曲主調(diào)出現(xiàn)三次, 故稱。
? 元 朱庭玉 《夜行船?春曉》套曲: “曉角《梅花三弄》曲, 勾引起禁鐘樓鼓?!?
- 梅花 méihu?、倜窐涞幕ā"凇捶健蹬D梅。
- 三弄 古曲名。 即梅花三弄。 ? 唐 李郢 《...
- 三弄 古曲名。 即梅花三弄。 ? 唐 李郢 《贈羽林將軍》詩: “惟有 桓伊 江上笛, 臥吹三弄送殘陽?!? ? 宋 賀鑄 《憶仙姿》詞: “半醉倚迷樓, 聊送斜陽三弄?!? ? 元 李好古 《張生煮?!返谝贿。?“今宵燈下彈三弄, 可使游魚出聽無?” 明 無名氏 《玉環(huán)記?皋謁延賞》: “綠階隔斷火云峰, 一曲瑤琴三弄。”
- 桓伊三弄 《晉書?桓伊傳》: “﹝ 伊 ﹞善音樂, 盡一時之妙…… 徽之 ( 王徽之 )便令人謂 伊 曰: ‘聞君善吹笛, 試為我一奏。 ’ 伊 是時已貴顯, 素聞 徽之 名, 便下車, 踞胡床, 為作三調(diào), 弄畢, 便上車去。”據(jù)《神奇秘譜》載, 琴曲《梅花三弄》即據(jù)此改編而成。 后因以“桓伊三弄”指《梅花三弄》曲。 ? 宋 蘇軾 《昭君怨?送別》詞: “誰作《桓伊三弄》, 驚破綠窗幽夢?!币嘟铻槊坊ㄖ?。 ? 宋 高觀國 《賀新郎?賦梅》詞: “又爭奈、 桓伊 三弄, 開遍 西湖 , 春意爛?!?
- 漁陽三弄 即《漁陽參撾》。 ? 清 沈起鳳 《諧鐸?窮士扶乩》: “詩腸齷齪, 何時湔洗, 吾當(dāng)借 康 家鼓, 作《漁陽三弄》也?!眳⒁姟?漁陽參撾 ”。
- 小梅花 1. 唐 大角曲名。 ? 《樂府詩集?橫吹曲辭四?梅花落》 宋 郭茂倩 題解: “‘梅花落’, 本笛中曲也。 按 唐 大角曲亦有‘大單于’、‘小單于’、‘大梅花’、‘小梅花’等曲, 今其聲猶有存者?!? ? 宋 曾鞏 《早起赴行香》詩: “枕前聽盡《小梅花》, 起見中庭月未斜。”亦省稱“ 小梅 ”。 ? 宋 方千里 《解語花》詞: “更漏殘, 驚聽西樓, 吹《小梅》初罷?!? 2. 詞牌名。 即《梅花引》。 ? 宋 賀鑄 有《小梅花》詞。
- 望梅花 詞牌名。 原為 唐 教坊曲名。 此詞有單調(diào)、雙調(diào), 均為三十八字。 單調(diào)六句六仄韻;雙調(diào)前段三句二平韻, 后段三句三平韻。 雙調(diào)尚有三體, 字句迥異。 參閱《詞譜》卷三。
- 梅花仙 亦稱“梅花屋主”。 明 王冕 的別號。 ? 明 郎瑛 《七修類稿?詩文?山農(nóng)刺時》: “昨見 蒲菴禪師 復(fù) 見心 題其梅花一歌……歌云: ‘ 會稽 王冕 高頰顴, 愛梅自號 梅花仙 。 ’” ? 《明史?文苑傳一?王冕》: “攜妻孥隱 九里山 , 樹梅千株, 桃杏半之, 自號 梅花屋主 ?!?
- 梅花使 《太平御覽》卷九七○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《荊州記》: “ 陸凱 與 范曄 友善, 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詣 長安 與 曄 , 并贈詩曰: ‘折梅逢驛使, 寄與 隴 頭人。 ? 江 南無所有, 聊贈一枝春。 ’”后因以“梅花使”為驛使的美稱。 ? 元 王實甫 《西廂記》第五本第二?。?“不聞黃犬音, 難傳紅葉詩, 驛長不遇梅花使?!?
- 梅花信 指信函。 ? 《金瓶梅詞話》第三五回: “春情欲寄梅花信, 鴻雁來時人未來?!眳⒁姟?梅花使 ”。
- 梅花參 海參中最大的一種, 體長可達(dá)一米。 背面肉刺很大, 每三至十一個肉刺基部相連呈花瓣狀, 故名。 為食用海參中的上品。 在我國產(chǎn)于 西沙群島 。 ? 《黑籍冤魂》第一回: “有的去買梅花參, 有的去買一粒金丹。”
- 梅花句 詞牌《菩薩蠻》的別名。 因 宋 韓淲 《菩薩蠻?梅花句》詞中有“風(fēng)前覓得梅花句”而得名。 參閱《詞譜》卷五。
- 梅花坑 狀如梅花瓣的陷窩。 ? 周立波 《暴風(fēng)驟雨》第一部十五: “ 楊老疙疸 不敢看她臉。 眼睛光在她手上轉(zhuǎn)動, 她的手胖, 兩手背都有五個梅花坑。”
- 梅花塢 地名。 在 江蘇省 宜興縣 東南三十里。 以盛植梅花著名。 ? 唐 陸希聲 有《梅花塢》詩。
- 梅花墅 明 戲曲作家 許自昌 的室名。 ? 明 陳子龍 《題梅花墅和眉公韻》 王昶 等題解引《蘇州府志》: “ 梅花墅 在 甫里 , 許中書 自昌 所構(gòu), 今為 海藏菴 ?!?
- 梅花妝 古時女子妝式, 描梅花狀于額上為飾。 相傳始于 南朝 宋 壽陽公主 。 ? 《太平御覽》卷九七○引《宋書》: “ 武帝 女 壽陽公主 人日臥于 含章 檐下, 梅花落公主額上, 成五出之華, 拂之不去, 皇后留之。 自后有梅花妝, 后人多效之。”參見“ 壽陽妝 ”。
- 梅花婢 指迎春花、瑞香花、山茶花。 三者皆早春之花, 與梅花同時。 ? 明 袁宏道 《瓶史?使令》: “花之有使令, 猶中宮之有嬪御, 閨房之有妾媵也……梅花以迎春、瑞香、山茶為婢?!?
- 梅花嶺 1. 地名。 在今 江蘇省 揚(yáng)州市 廣儲門 外。 ? 明 萬歷 中, 州守 吳秀 浚河積土成丘, 丘上植梅, 故名。 ? 明 末, 清 兵攻破 揚(yáng)州 , 史可法 死難, 家人葬其衣冠于此。 ? 清 在此設(shè)梅花書院。 ? 《明史?史可法傳》: “ 可法 死, 覓其遺骸。 天暑, 眾尸蒸變, 不可辨識。 逾年, 家人舉袍笏招魂, 葬于 揚(yáng)州 郭外之 梅花嶺 ?!? ? 清 李斗 《揚(yáng)州畫舫錄?新城北錄上》: “ 萬歷 二十年, 太守 吳秀 開浚城濠, 積土為嶺, 樹以梅, 因名 梅花嶺 ?!? 2. 即 大庾嶺 。 在 江西省 大余縣 、 廣東省 南雄縣 交界處。 ? 宋 蘇軾 《清遠(yuǎn)舟中寄耘老》詩: “小寒初度 梅花嶺 , 萬壑千巖背人境?!? ? 王文誥 輯注引《南安志》: “ 大庾嶺 , 其上多梅花, 又名 梅嶺 ?!?
- 梅花帳 見“ 梅花紙帳 ”。
- 梅花弄 《梅花三弄》的省稱。 ? 宋 秦觀 《桃源憶故人》詞: “窗外月華霜重, 聽徹《梅花弄》?!? ? 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(diào)》卷六: “西風(fēng)送, 戍樓寒重, 初品《梅花弄》?!? ? 明 徐渭《侶琴篇為趙子賦》: “一作《梅花弄》, 都令雪滿空?!眳⒁姟?梅花三弄 ”。
- 梅花引 1. 《梅花三弄》的別名。 ? 唐 李白 《青溪半夜聞笛》詩: “ 羌 笛《梅花引》, 吳 溪 隴水 情?!? 2. 詞牌名。 一名《貧也樂》。 雙調(diào), 五十七字。 前段七句, 三仄韻, 三平韻(又一體為五平韻、一疊韻);后段六句, 兩仄韻, 兩平韻, 一疊韻。 3. 詞牌名。 一名《小梅花》。 一百十四字, 即五七字體再加一疊。
- 梅花拳 見“ 梅花樁 ”。
- 梅花數(shù) 古卜法。 相傳為 宋 邵雍 所作。 其法任取一字劃數(shù), 以八減之, 馀數(shù)得卦;再取一字, 以六減之, 馀數(shù)得爻, 然后依《易》理, 附會人事, 以斷吉兇。 ? 清 易本烺 《云杜故事》: “ 屈縣丞 亨 , 解 康節(jié) 梅花數(shù), 為諸生時, 以此箸名?!?
- 梅花曲 即《梅花落》。 ? 唐 李白 《從軍行》: “笛奏《梅花曲》, 刀開明月環(huán)?!? ? 宋 范成大 《滿江紅?冬至》詞: “且團(tuán)欒同社, 笑歌相屬。 著意調(diào)停云露釀, 從頭檢舉《梅花曲》。”參見“ 梅花落 ”。
- 梅花村 著名風(fēng)景地。 在 廣東省 博羅縣 羅浮山 飛云峰 下。 因梅樹成林而得名。 ? 宋 蘇軾 《再用松風(fēng)亭下韻》: “ 羅浮山 下 梅花村 , 玉雪為骨冰為魂?!? ? 清 屈大均《廣東新語?山語?羅浮》: “ 梅花村 在山口, 前對 麻姑 、 玉女 二峰, 深竹寒溪, 一往幽折, 人多以藝梅為生, 牛羊之所踐踏, 皆梅也。”